投資金律:建立獲利投資組合的四大關鍵和十四個關卡
作者:William Bernstein/著
譯者:黃逸華
出版社:藍鯨
出版日期:2003年05月13日
是網友推薦的書,一看之後深深被吸引。裡面有些數學不懂,我就問小P,他拿來隨便看看,竟也
愛上這本書,在最後兩天還書期限前,我們兩個輪流搶著看這本書,在小P出門還書的前一分鐘,我
還拼命在word打上我的筆記。
值得好好閱讀,作者的論述涵蓋範圍很廣,從投資心理、產業、歷史(真是精彩),用歷史資料
詳細分析統計,並給予中肯有用的建議。
看完之後,我跟小P都徹底被洗腦了,2008年我的投資方式也會有所變動。比如:本來不屑一顧的
美國政府債券基金,現在急著去購買(以前就算要買債券基金,也要找報酬較高的,如富蘭克林坦伯
頓全球債券基金);台股7000點以下開始建立0050的部位,跌越多買越多....等等,還在反芻中。
與大家分享我整理出來的筆記,是按照文章順序記錄的,有點雜亂,建議一定要看原著 ^_^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◎1929.1973.1987的大崩盤讓無數投資者永遠退出股票市場,但是當股市景氣好轉,便會引發某種普遍
的自負態度,許多人都自以為式的接受了應該長期投資的價值觀,並相信自己,絕對不會只因為市場的
短期波動而出脫手中的股票。然而歷史總是一再重演。
◎計算市場的預期報酬→高登公式
貼現率(市場報酬)=股息收益率+股息成長率
◎獲取高股市報酬的方法就是:等股價戲劇化狂跌。高股息上的投資可彌補原本股價上的損失,且需長期
投資30-50年。低股價=高股息。
◎社會風險與投資報酬的關係:
投資大眾持續信心不足,股價欲振乏力,未來的預期報酬便會提高。如果信心回籠,股價高漲,未來的
報酬率則會降低。
◎景氣越是昏暗不明,越是適宜投資的時候,因為投資者願意用較高的貼現率來估算未來的股票收入,這
會使得眼前的股價較低,讓未來的預期報酬較高。但此時心裡機制與社會本能又將讓我們陷於困境。
◎風險與報酬是一體兩面;你不可能獨立打敗市場,其他人也沒辦法;沒有人能準確掌握市場時機,
如凱因斯:投資者的責任就是週期性的承受損失而不能有怨言;
擁有的股票種類不能太少,無法獲得足以補償風險的報酬。
◎「資產配置」視為一一個可影響投資風險與報酬,又能被控制的因素。
◎泡沫形成的前提:
1、替代性:革命性的科技,或財務方法上的重大轉移。
2、信用取得的便利性:可輕易借到資金,即便有所懷疑。
3、崩盤失憶症。
4、理性的投資者被瘋狂投資者取代,新投資者大量湧入。
◎崩盤→信心崩盤、信用緊縮→忘記崩盤之後出現的復甦。
◎嚴苛的空頭不過是生命理必然的歷程,且無從避免熊市所帶來的效應。
只要手上有個非常穩定的資產配置策略。
理論上,股價直落時,應該記續買進,且可能冒著市場觸底以前,現在就已告罄的風險。
此法相當危險,手法需輕巧,如下跌25%買進5%。
◎人多的地方不要去:所有人都認定某些股票會是最好的投資,這就意味所有人都擁有這些股票,
第一股價居於高檔,第二:沒有人會再來買進推升股價,只有跌沒有漲的機會。
◎「短視損失厭惡症」--太過重視短期損失,以致忽略更嚴重的長期損失。
崩盤人群信心盡失後,還是不能離開市場。手上持有足夠的現金,以及進行資產再平衡。
◎危險的錯覺—「好公司代表好股票」。本益比過高,成長能力跟不上,及太多人買入等於低股息。
◎投資者最可能犯的行為錯誤—群眾心裡、過度自信、時近效應、追求刺激的需求、短視損失厭惡症、好公司好股票錯覺。
◎勇於沈悶—社會本能會讓人去爭取別人已經擁有的股票,反而讓你的財富逐漸流失。
真正成功的投資並是個極為孤獨的行動。
◎均線反轉優勢—兩種獨立變動的資產,低報酬之後會跟著高報酬,資產配置及再平衡即可擁有此優點。
◎資產再平衡-就是在買低賣高,約2-5年調整一次。
- Dec 30 Sun 2007 04:01
[筆記]投資金律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